工研院资讯

华南院 ▎从“浙”里到“湾”区——浙大科研之花在湾区结出累累硕果

时间:2023-03-20   |   浏览:109

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近东北门处,高空迎风飘扬的三面旗帜格外引人注目,旗帜后矗立的大楼是三面旗帜的代表——浙江大学与广州市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华南院”)。浙大华南院的使命是依托大湾区产业与经济发展优势,以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为基础,汇集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知识密集型高端创新载体。浙大华南院如今已建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领域的17个研究中心,累计孵化企业50余家,6家企业通过高新企业认定,3家企业获得融资,研究院及孵化企业累计产值超9亿元。同时,研究院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累计合同经费近1亿元;累计申请知识产权46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9篇,制定标准5项。

通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浙大华南院的建设过程正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应市场所需,将千里之外的科教资源引入广东及珠三角地区实现产学研用?如何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价值反馈的闭环?浙大华南院的建设过程便是这两者的答案探索,前者是激发研究院不断焕发生机的“血液”;后者是保证研究院持续向前迈进的“骨骼”。




一、曲径通幽,在反思中成长

在早期产学研模式的构想中,浙大华南院尝试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形成高校-研究院-企业的产业化闭环,但这种闭环模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第一批通过筛选入驻浙大华南院的5支教授团队就出现了“水土不服”。为了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契合大湾区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浙大华南院采取了“两头并进”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对接政府、企业和高校,走访调研了上百家企业,组织浙大教授广东行、广东企业浙大行等产学研对接活动,以“技术突破,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进行研究开发,鼓励已成立的中心与广州当地企业联合共建研究中心;另一方面聚焦广东重点产业开展技术布局,充分挖掘浙江大学优质科研成果,联结泛浙大资源,积极宣传广东科技创新政策及产业需求,与二十几个院系、近百位教授建立了密切联系,提供全流程的项目申报和技术对接服务,成功申报多项省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

为了以金融“活水”滋养创新,让创新活力更充分地涌动。浙大华南院还参与设立了广东浙大华南创新基金,通过投资实现了132%的收益率,回收资金到账1.15亿元。通过创新基金的投资和收益回报,既拓展了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又为研究院创新项目的选择提供了资本的专业性指导意见。广东浙大华南创新基金是第一只由浙江大学冠名的非教育类基金,也是第一只浙江大学在广东设立的创新创业基金,成为了浙江大学产学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成果、地方产业、金融资本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纽带和桥梁。

几经风雨,曲径通幽。浙大华南院通过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在后续建设中通过机制改革,成立理事会,优化管理模式,下一步计划以持股平台或研究院直接持股孵化企业形成产业化闭环,力求更加充分激发浙大华南院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专注民生,破解停车难困境

“找不到停车位,停车位难停”问题在各大城市中屡见不鲜,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符建教授选择“停薪留职”,在浙大华南院筹建LED三维成像雷达技术研究中心,针对“停车难”问题提出了“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打造了世界首创的智能机器人停车系统——“智慧倍停”。“智慧倍停”是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全方位控制重载举升型智能停车机器人,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实现停车场智能化、立体化、无人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停车位倍增3.2倍,有效解决“停车难”这一社会问题。

成立广州达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拓“智慧倍停”的市场化推广应用。2021年年初完成首轮融资,智能机器人停车系统已在多个停车场应用并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复制,包括广州市中海康城(305个停车位)、广州市创新公园(160个停车位)、中电雄安电动车一期(36个停车位)、番禺大夫山(1050个停车位)等,直接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增加土地使用面积80%以上。2022年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决赛优秀奖,承建的“广州交投奥体停车场智能机器人立体车库”“广州开发区交投智能AGV停车楼”项目亦分别获第四届最美立体车库评选活动“最具技术创新立体车库”及第五届最美立体车库评选活动“十大最美立体车库”奖项。



三、面朝大海,首创国内海上风电技术

海上风电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发电功率大的特点,近年来亦发展迅猛。浙大华南院引进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朱嵘华团队,成立了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明并设计了全球首创导管架海上风机基础,全球应用率达到30%,积累超过130余项专利,大多数为国内首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参建了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引领广东乃至全国海上风电研发及试验。

海上风电中心团队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已实际应用于国内外海上风场项目,如四桩导管架基础应用于广东珠海桂山海上风场,是我国海上风电场首次使用该基础结构;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高强灌浆材料已实现国产化,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团队提出设计监理及优化理念,并为中国第一个深水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如东150MW)提供了设计优化,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在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0MW、中节能阳江南鹏岛300MW、浙江嵊泗等多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中投入应用,为业主单位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仅中广核南鹏岛项目已为业主节约直接成本1.3亿元。 

项目团队的孵化企业——广东华蕴海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荣获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八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广东省总决赛一等奖、广州市决赛一等奖,并以全国新能源组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取得全国总决赛优胜企业及全国混合赛总决赛第9名的好成绩。



四、牢牢把握人才资源,夯实行业领先地位

除了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也是浙大华南院的重要任务。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天然化妆品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钟晓明教授曾谈到“人才是保证平台走在行业前列、把握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保障”,而化妆品中心就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国际接轨,保证鲜活的人才供给。

为提升国际化水平,化妆品中心一方面积极“走出去”,派员到日本化妆品功效评价最好的大学学习,到日本最大的第三方评价公司进修;另一方面盛情“请进来”,与本地化妆品企业联合确定研究课题,邀请国外行业专家到国内牵头完成课题,既培养了本地人才,又留下了为企业纾困解难的技术。同时,与日本最大的第三方评价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以人体评价为主,从基因分子水平的角度来做化妆品的机理研讨。2022年,化妆品中心与白云区政府共建了白云美湾化妆品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浙江大学的优势科技和化妆品中心的人才资源,扭转白云区化妆品中低端市场集中、品牌竞争力偏弱的局势,促进白云区化妆品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目前,浙大华南院大健康领域目前已聚集了教授专家6人,外国专家5人,其他研发人员30人。化妆品中心已与五家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合作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合作经费共数千万元,同时还与资生堂、欧莱雅、巴斯夫、日本JCIA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正朝着打造国际一流研发和服务机构而努力。


五、行者当致远,希冀路正长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七年来,浙大华南院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嫁接的桥梁,将许多浙大优秀的科研之花带出实验室、走出校门,落在大湾区这片富饶的产业高地上,结出累累硕果!研制了世界首创智能机器人停车系统——“智慧倍停”并在全国推广;构建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实验室平台引领广东乃至全国海上风电研发及试验;与日本DRC株式会社合作搭建了集化妆品研发、检测和评价的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数据驱动业务提升客户体验的解决方案,助力各大企业产业创新与升级;形成完善的数字版权内容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影视内容版权保护和影视内容运营变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院坚信,保持“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就一定能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书写新辉煌。让浙大科研之花在大湾区的沃土绚烂绽放,再创辉煌!



浙大华南院主要业务
化妆品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秉持立足广东、放眼全球的理念,为化妆品企业提供从顶层设计、原料、产品研发、安全性、功效性评价、智能制造、法规辅导、人才培养、包材评估、生产质量体系建设、品质管控、营销策划等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中心主要研究化妆品新技术、新配方、新工艺、新包材。目前拥有全套的研发及中试设备如primix 均质机、美之贺乳化锅等,能够承接国内外企业化妆品新技术开发业务,已为国内上市公司名臣健康股份、上海家化、百草堂等企业提供研发服务;所建设东方植物新原料研究平台重点研究东方传统医药理论的植物新原料、新配方,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如瑞士BUCHI旋蒸仪、日本岛津分光光度计、美国ANGILEN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旋蒸仪等,能提供东方植物原料的研究、申报等服务,已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机构提供技术开发服务。

化妆品测评研究中心

化妆品测评中心分为检测中心和评价中心两部分,核心业务包括化妆品功效评价、人体试用安全性评价、防晒化妆品紫外线防护检测、体外化妆品功效评价等内容,能够满足各种化妆品测试需求。

中心严格按照国家一流标准进行实验室配置,设有恒温恒湿实验室、防晒实验室、防脱测试实验室等功能区域。研发设备投入约1500余万元,配置有VISIA面部图像成像系统、PRIMOS皮肤快速成像系统、SOLAR LIGHT日光模拟器等两百余台进口高端先进测试评价仪器。实验室已获得国家CMA、CNAS资质认证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可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化妆品人体安全与功效评价一体化解决方案。

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以其多年的海上平台搭建、海上工程经验,围绕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及其配套产业服务相关项目,开展了海上基础水下灌浆、海缆水下接头保护装置、海上风电基础设计等项目,致力于服务清洁能源、海上风力发电、潮汐能收集等。研究中心及孵化企业与海上风电开发商、施工单位、设计院等海上风电行业单位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与英国FOUNDOCEAN、荷兰CAPE等欧洲多家海上风电工程公司开展了项目合作。

芯片半导体检测研发中心

中心与研究院共建微纳尺度结构检测分析平台,聚焦专业的纳米尺寸测量、纳米结构分析的细分领域,以独特的微纳米尺度表征分析技术,为基础科研、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微纳米检测分析服务,服务珠三角地区的新材料、芯片、半导体企业,助力半导体事业发展。中心目前配备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alos F200X、扫描电子显微镜JEM 6390及多种规格离子减薄仪,可为纳米表征服务提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高效率高品质保障。

SEM测试:观察样品表面微米尺度到百纳尺度的微观形貌、结构和缺陷,亚微级尺度区域的元素大致占比和成分分布情况。

EBSD测试:在微米级到毫米级范围观察样品的晶粒取向、织构和不同物相分布情况等,用于探索材料择优取向和微观结构的对应关系。

TEM测试:从纳米尺度来对材料微区进行不同物相的鉴定、成分分析(晶界偏析)、纳米第二相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造成样品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

FIB加工和制样:结合SEM测试或者TEM测试,对样品进行微区的解构,从微米级到纳米级来了解材料(尤其是芯片)的内部构造,微观结构、界面关系和成分分布情况。

高端智能装备与系统研究中心

中心围绕实现面向离散制造行业工艺需求的快部署、易实施、模块化、可重构的智能制造标准化解决方案,进行相关智能装备、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工业互联技术及装置的技术研究和产品中试,形成了模具智能制造产品链及解决方案、生产制造管理云端软件、工业互联相关装置及产品。

LED三维成像雷达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依托于AGV中试基地,着力于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集群AGV控制技术、重载举升机器人设计等领域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成功开发了“物流AGV”、“智慧倍停”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停车系统、“视觉定位相机”以及“智慧驷达”集群搬运机器人等多项产品,突破了停取车无人化和自动化,实现了停车位数量2.5-3.0倍、建设成本节约2/5。

融合媒体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中心以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影视基因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通过人工智能内容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区块链技术,构建数字版权领域技术体系,形成完善的数字版权内容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影视内容版权保护以及影视内容运营变现产业的新商业模式构建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研究中心

中心依托于新一代数据中心这一高性能计算平台,着力于智慧城市技术、智慧交通技术和智慧园区技术的研发,已形成融合定位系统平台软件、行远物联网信息采集服务平台软件V1.6、行远智慧停车系统、行远营运车辆GIS监控系统、行远云计算平台软件V1.0、智慧农业系统、智慧园区系统、智能通信集成接口开发平台等科技成果。

用户体验创新研究中心

中心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在计算机系统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的领先优势,着力于用户体验管理平台的开发,通过对网站、小程序、app等的数据采集、分析、智能报告以及优化评估,形成了以数据帮助决策、以数据驱动业务提升的解决方案,助力各大企业产业创新与升级,提升客户体验,创造更高商业价值。用户体验创新中心打造的知了客户体验云实现了多个首创:首个国内客户体验管理平台;首创主、客观双数据指标评估体系;首创用户体验驱动业绩增长模型;首创精准调研系统;首创智能分析报告;首创以数据决策的信息化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