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名称
一种能排水并增大摩阻力的预制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2.所属领域
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双碳,软基处理方法
3.行业痛点
我国幅员辽阔,大量公路、铁路、物流仓库、超级工厂修筑在滨海软土地基上。疫情之后供应链快速转移,将面临施工面积大,周期短,低碳节能等需求。
针对现有的道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荷载要求大,沉降控制cm级的工程,学者与从业人员提出“排水板+工程桩”的解决思路,即预制桩与排水板联合处理,静钻根植桩与排水板联合处理的方法。
然而,软土工程性质差,常规排水板+桩的方法施工周期长,环境友好度低,打桩能耗高,挤土效应明显等问题。
4.解决方案
研究团队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一体化的地基共生排水管桩的技术方案,在桩身开设小孔,形成稳定渗透通道,利用土工织物、滤网,避免淤堵,抽真空加速软土排水固结,且可以在满足软基承载里与沉降的要求下尽可能缩短工期,减少用桩量。
而且,管桩制作与养护工序与普通桩完全一致,包括吊桩过程与普通桩完全一致、打桩过程设备通用、真空设备与预压法完全一致,可作为裙楼桩基使用。
技术方案示意图
5.技术优势
本成果施工周期短、可靠性高,环保绿色。研究团队概括为:
软打硬用,能耗低
真空固结,弱挤土
桩土紧密,承载高
复杂土层,一体化
拒绝塑料,低碳排
6.技术成熟度
本成果处于试生产阶段。
本成果已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与普通桩进行对比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本成果在抗压、抗拔方面优势显著,且在碳排量明显降低,大幅节省柴油、煤炭、电力等资源。
试验结果
7.应用场景
遗址加固、人工填海筑岛、海上风机斜撑裙桩、中高层大面积建筑、基坑围护、堤坝挡土等
8.知识产权情况
(1)一种能排水并增大摩阻力的预制管桩及其施工方法(CN201510150002.3)
(2)排水并且增设桩身斜支撑的预制裙式管桩及其施工方法(CN201510761682.2)
(3)一种加固深埋土遗址的加固剂及其施工方法(CN202010455070.1)
(4)一种基于门式水泥搅拌墙处理桥头跳车的方法(CN201110187794.3)
(5)用于填海筑岛能排水的多功能管桩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CN201810339236.6)
(6)一种上节排水下节不排水组合型预制管桩(CN201920225148.3)
(7)一种浮式管桩及其堤坝挡土结构(CN201820299926.9)
(8)一种用于土工织物侧限拉伸的夹具装置(CN202120868000.9)
9.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具体详谈。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成果转化办公室
吴老师:0571-88982822
李老师:0571-88982817
注:所有成果技术资料来自研究团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咨询授权请联系:0571-88982822(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