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Zij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Platform

【专利转让/许可公示】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和装置等_四十件成果转让的公示

时间:2024-06-14   |   浏览:28

浙江大学40件成果拟转让,现将相关信息予以公示。

[1] 成果名称: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和装置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胡柏剡; 王正江; 王志轩; 陈聪; 邱贵生; 李其川; 石清爱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811296139.X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和装置,所述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的中间体包括3-甲硫基丙醛、2-羟基-4-甲硫基丁腈。本发明提供的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的方法,包括:步骤(1),使丙烯醛与甲硫醇反应制备3-甲硫基丙醛的步骤;步骤(2),使3-甲硫基丙醛与氢氰酸反应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腈的步骤;步骤(3)2-羟基-4-甲硫基丁腈用硫酸进行水合、再水解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的步骤;其中,在步骤(1)(2)(3)中在线检测物料的反应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物料配比以使得反应进行完全。

[2] 成果名称: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和装置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胡柏剡; 王正江; 王志轩; 陈聪; 邱贵生; 李其川; 石清爱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US17263362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及其中间体的方法和装置,所述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的中间体包括3-甲硫基丙醛、2-羟基-4-甲硫基丁腈。本发明提供的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的方法,包括:步骤(1),使丙烯醛与甲硫醇反应制备3-甲硫基丙醛的步骤;步骤(2),使3-甲硫基丙醛与氢氰酸反应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腈的步骤;步骤(3)2-羟基-4-甲硫基丁腈用硫酸进行水合、再水解制备2-羟基-4-甲硫基丁酸的步骤;其中,在步骤(1)(2)(3)中在线检测物料的反应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物料配比以使得反应进行完全。

[3] 成果名称: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存超; 赵初秋; 王苏娟; 张成锋; 龙涛; 刘信洪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210320297.0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以含碳酸钾的结晶母液为吸收液吸收氢氰酸制备氰化钾溶液,然后将该氰化钾溶液与3-甲硫基丙醛、碳酸氢铵溶液在50150℃下反应315分钟得到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再将该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升温至140220℃皂化反应215分钟,皂化毕,降温到040℃,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水相用CO2进行中和、结晶,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合格DL-蛋氨酸产品;过滤产生的DL-蛋氨酸结晶母液经升温至110160℃脱除CO2后,全部循环套用作为氢氰酸吸收液。本发明的工艺路线是一条适合连续化、基本没有废水和废气产生的清洁生产路线。

[4] 成果名称: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存超; 赵初秋; 王苏娟; 张成锋; 龙涛; 刘信洪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US14425310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以含碳酸钾的结晶母液为吸收液吸收氢氰酸制备氰化钾溶液,然后将该氰化钾溶液与3-甲硫基丙醛、碳酸氢铵溶液在50150℃下反应315分钟得到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再将该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升温至140220℃皂化反应215分钟,皂化毕,降温到040℃,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水相用CO2进行中和、结晶,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合格DL-蛋氨酸产品;过滤产生的DL-蛋氨酸结晶母液经升温至110160℃脱除CO2后,全部循环套用作为氢氰酸吸收液。本发明的工艺路线是一条适合连续化、基本没有废水和废气产生的清洁生产路线。

[5] 成果名称: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存超; 赵初秋; 王苏娟; 张成锋; 龙涛; 刘信洪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15528838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以含碳酸钾的结晶母液为吸收液吸收氢氰酸制备氰化钾溶液,然后将该氰化钾溶液与3-甲硫基丙醛、碳酸氢铵溶液在50150℃下反应315分钟得到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再将该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升温至140220℃皂化反应215分钟,皂化毕,降温到040℃,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水相用CO2进行中和、结晶,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合格DL-蛋氨酸产品;过滤产生的DL-蛋氨酸结晶母液经升温至110160℃脱除CO2后,全部循环套用作为氢氰酸吸收液。本发明的工艺路线是一条适合连续化、基本没有废水和废气产生的清洁生产路线。

[6] 成果名称: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存超; 赵初秋; 王苏娟; 张成锋; 龙涛; 刘信洪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EP13833235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的DL-蛋氨酸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以含碳酸钾的结晶母液为吸收液吸收氢氰酸制备氰化钾溶液,然后将该氰化钾溶液与3-甲硫基丙醛、碳酸氢铵溶液在50150℃下反应315分钟得到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再将该5-(β-甲硫基乙基)乙内酰脲溶液升温至140220℃皂化反应215分钟,皂化毕,降温到040℃,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水相用CO2进行中和、结晶,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合格DL-蛋氨酸产品;过滤产生的DL-蛋氨酸结晶母液经升温至110160℃脱除CO2后,全部循环套用作为氢氰酸吸收液。本发明的工艺路线是一条适合连续化、基本没有废水和废气产生的清洁生产路线。

[7] 成果名称:一种连续制备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结晶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志轩; 陈聪; 王正江; 王存超; 李寅; 张志香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510078388.1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制备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结晶的方法,其过程是:将5(β‑甲巯基乙基)乙内酰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水解液与来自带气相中和段的DTB中和结晶器的外循环物料混合、冷却后进入该结晶器上部中和区的液体分布器中,以液滴或细流状喷洒到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中和反应并自然下落到下部的结晶区后与区内物料混合,并在体系中的细小结晶上生长形成粒径较大的晶体,同时也会形成新的晶核;在结晶区中部的沉降区,较大粒径的结晶沉入淘洗腿,细小结晶则随外循环物料一起进行循环,外循环物料部分用于对淘洗腿中的结晶进行淘洗,部分用于与水解液混合;将淘洗腿中的结晶进行分离、洗涤,再经干燥,即可得到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产品。

[8] 成果名称:一种连续制备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结晶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志轩; 陈聪; 王正江; 王存超; 李寅; 张志香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17552207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制备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结晶的方法,其过程是:将5(β‑甲巯基乙基)乙内酰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水解液与来自带气相中和段的DTB中和结晶器的外循环物料混合、冷却后进入该结晶器上部中和区的液体分布器中,以液滴或细流状喷洒到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中和反应并自然下落到下部的结晶区后与区内物料混合,并在体系中的细小结晶上生长形成粒径较大的晶体,同时也会形成新的晶核;在结晶区中部的沉降区,较大粒径的结晶沉入淘洗腿,细小结晶则随外循环物料一起进行循环,外循环物料部分用于对淘洗腿中的结晶进行淘洗,部分用于与水解液混合;将淘洗腿中的结晶进行分离、洗涤,再经干燥,即可得到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产品。

[9] 成果名称:一种连续制备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结晶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王志轩; 陈聪; 王正江; 王存超; 李寅; 张志香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US15549833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制备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结晶的方法,其过程是:将5(β‑甲巯基乙基)乙内酰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水解液与来自带气相中和段的DTB中和结晶器的外循环物料混合、冷却后进入该结晶器上部中和区的液体分布器中,以液滴或细流状喷洒到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中和反应并自然下落到下部的结晶区后与区内物料混合,并在体系中的细小结晶上生长形成粒径较大的晶体,同时也会形成新的晶核;在结晶区中部的沉降区,较大粒径的结晶沉入淘洗腿,细小结晶则随外循环物料一起进行循环,外循环物料部分用于对淘洗腿中的结晶进行淘洗,部分用于与水解液混合;将淘洗腿中的结晶进行分离、洗涤,再经干燥,即可得到高堆积密度甲硫氨酸产品。

[10] 成果名称: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王志轩; 陈聪; 张双双; 王钰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911412213.4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为包含ABC组分的混合物,A组分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式;B组分具有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式:C组分为硅油;RCON(CH3)CH2CH2SO3Na(1)本发明提供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在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的存在下进行甲硫氨酸的结晶和/或重结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乳化均匀,稳定性好,可长期稳定使用,适用于连续结晶过程。所制备的甲硫氨酸结晶晶型好、堆密度大、流动性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结晶系统长期连续稳定地运行,没有明显的发泡现象,甲硫氨酸产品的结晶过程平稳进行。

[11] 成果名称: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王志轩; 陈聪; 张双双; 王钰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22539205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为包含ABC组分的混合物,A组分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式;B组分具有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式:C组分为硅油;RCON(CH3)CH2CH2SO3Na(1)本发明提供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在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的存在下进行甲硫氨酸的结晶和/或重结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乳化均匀,稳定性好,可长期稳定使用,适用于连续结晶过程。所制备的甲硫氨酸结晶晶型好、堆密度大、流动性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结晶系统长期连续稳定地运行,没有明显的发泡现象,甲硫氨酸产品的结晶过程平稳进行。

[12] 成果名称: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王志轩; 陈聪; 张双双; 王钰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US17782904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为包含ABC组分的混合物,A组分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式;B组分具有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式:C组分为硅油;RCON(CH3)CH2CH2SO3Na(1)本发明提供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在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的存在下进行甲硫氨酸的结晶和/或重结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乳化均匀,稳定性好,可长期稳定使用,适用于连续结晶过程。所制备的甲硫氨酸结晶晶型好、堆密度大、流动性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结晶系统长期连续稳定地运行,没有明显的发泡现象,甲硫氨酸产品的结晶过程平稳进行。

[13] 成果名称: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王志轩; 陈聪; 张双双; 王钰

权利人: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DE112020006405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在甲硫氨酸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及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为包含ABC组分的混合物,A组分具有由以下通式(1)表示的结构式;B组分具有以下通式(2)表示的结构式:C组分为硅油;RCON(CH3)CH2CH2SO3Na(1)本发明提供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在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的存在下进行甲硫氨酸的结晶和/或重结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乳化均匀,稳定性好,可长期稳定使用,适用于连续结晶过程。所制备的甲硫氨酸结晶晶型好、堆密度大、流动性好。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甲硫氨酸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结晶系统长期连续稳定地运行,没有明显的发泡现象,甲硫氨酸产品的结晶过程平稳进行。

[14] 成果名称: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

完成人:查增仕; 陈志荣; 吴文彬; 张庭兰; 尹红; 王科炎; 周立涛; 李浩然; 黄国东;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尼龙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2210445344.8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包括:将磷氯化合物、聚吡啶离子液体多孔微球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第一配制物,将式(F)所示的化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第二配制物;Z为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脂肪烃或芳烃的多价基团,其中,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C10的烷基、C1C10的烷氧基、C1C10的烷酰基、芳基、杂芳基、氰基或硝基,n18的整数;然后,将第一配制物与第二配制物于反应装置中混合进行反应,并将反应产生的氯化氢移出反应装置,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滤液经过后处理得到含磷配体。本发明采用聚吡啶离子液体多孔微球作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反应选择性和收率,反应条件较温和且速率快,同时催化剂易于回收再利用。

[15] 成果名称: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

完成人:查增仕; 陈志荣; 吴文彬; 张庭兰; 尹红; 王科炎; 周立涛; 李浩然; 黄国东;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尼龙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US17799923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包括:将磷氯化合物、聚吡啶离子液体多孔微球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第一配制物,将式(F)所示的化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第二配制物;Z为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脂肪烃或芳烃的多价基团,其中,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C10的烷基、C1C10的烷氧基、C1C10的烷酰基、芳基、杂芳基、氰基或硝基,n18的整数;然后,将第一配制物与第二配制物于反应装置中混合进行反应,并将反应产生的氯化氢移出反应装置,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滤液经过后处理得到含磷配体。本发明采用聚吡啶离子液体多孔微球作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反应选择性和收率,反应条件较温和且速率快,同时催化剂易于回收再利用。

[16] 成果名称: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

完成人:查增仕; 陈志荣; 吴文彬; 张庭兰; 尹红; 王科炎; 周立涛; 李浩然; 黄国东;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尼龙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EP22755062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含磷配体的方法,包括:将磷氯化合物、聚吡啶离子液体多孔微球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第一配制物,将式(F)所示的化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第二配制物;Z为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脂肪烃或芳烃的多价基团,其中,取代基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C10的烷基、C1C10的烷氧基、C1C10的烷酰基、芳基、杂芳基、氰基或硝基,n18的整数;然后,将第一配制物与第二配制物于反应装置中混合进行反应,并将反应产生的氯化氢移出反应装置,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进行过滤,滤液经过后处理得到含磷配体。本发明采用聚吡啶离子液体多孔微球作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反应选择性和收率,反应条件较温和且速率快,同时催化剂易于回收再利用。

[17] 成果名称: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周贵阳; 丰明; 石兴兴; 马滔; 封智超; 张雄伟; 孙青;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2010062278.7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氢氰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和第二氢氰化反应步骤,其中采用在线拉曼光谱检测体系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基于检测结果调控反应条件,从而实现对反应体系内各步骤物料的精准控制。本发明的方法能减少丁二烯用量,减少反应后续对于丁二烯的回收能耗以及设备投资;通过对氢氰酸含量的实时监控,将氢氰酸残留降低较低水平,提升操作安全性和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损失。

[18] 成果名称: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周贵阳; 丰明; 石兴兴; 马滔; 封智超; 张雄伟; 孙青;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EP20913378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氢氰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和第二氢氰化反应步骤,其中采用在线拉曼光谱检测体系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基于检测结果调控反应条件,从而实现对反应体系内各步骤物料的精准控制。本发明的方法能减少丁二烯用量,减少反应后续对于丁二烯的回收能耗以及设备投资;通过对氢氰酸含量的实时监控,将氢氰酸残留降低较低水平,提升操作安全性和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损失。

[19] 成果名称: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周贵阳; 丰明; 石兴兴; 马滔; 封智超; 张雄伟; 孙青;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22541908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氢氰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和第二氢氰化反应步骤,其中采用在线拉曼光谱检测体系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基于检测结果调控反应条件,从而实现对反应体系内各步骤物料的精准控制。本发明的方法能减少丁二烯用量,减少反应后续对于丁二烯的回收能耗以及设备投资;通过对氢氰酸含量的实时监控,将氢氰酸残留降低较低水平,提升操作安全性和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损失。

[20] 成果名称: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周贵阳; 丰明; 石兴兴; 马滔; 封智超; 张雄伟; 孙青;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US17778276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氢氰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和第二氢氰化反应步骤,其中采用在线拉曼光谱检测体系中特定成分的含量,基于检测结果调控反应条件,从而实现对反应体系内各步骤物料的精准控制。本发明的方法能减少丁二烯用量,减少反应后续对于丁二烯的回收能耗以及设备投资;通过对氢氰酸含量的实时监控,将氢氰酸残留降低较低水平,提升操作安全性和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催化剂的损失。

[21] 成果名称:一种介孔镍粉及其制备方法和镍-磷催化剂体系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刘亚庆; 马莉; 尹红; 黄国东; 徐勇; 张雄伟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山东新和成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2210775333.6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孔镍粉及其制备方法和镍‑磷催化剂体系。介孔镍粉包括金属镍的粉末状颗粒,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平均孔径为1060nm,孔容为0.020.09cm<supgt;3</supgt;/gBET比表面积为5.040.0m<supgt;2</supgt;/g。介孔镍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步骤;模板剂去除步骤;以及还原步骤;模板剂为包括ABA结构的三嵌段共聚物,或包括ASSB结构的二硫键二嵌段共聚物。镍‑磷催化剂体系包含介孔镍粉与磷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介孔镍粉与磷配体具有较高的配位活性,且使得镍‑磷催化剂体系中镍与磷配体的质量比较高。本发明的镍‑磷催化剂体系在用于制备己二腈时催化活性较高,产品己二腈的选择性较高。

[22] 成果名称:一种介孔镍粉及其制备方法和镍-磷催化剂体系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刘亚庆; 马莉; 尹红; 黄国东; 徐勇; 张雄伟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山东新和成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WOCN22110626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孔镍粉及其制备方法和镍‑磷催化剂体系。介孔镍粉包括金属镍的粉末状颗粒,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100μm,平均孔径为1060nm,孔容为0.020.09cm<supgt;3</supgt;/gBET比表面积为5.040.0m<supgt;2</supgt;/g。介孔镍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步骤;模板剂去除步骤;以及还原步骤;模板剂为包括ABA结构的三嵌段共聚物,或包括ASSB结构的二硫键二嵌段共聚物。镍‑磷催化剂体系包含介孔镍粉与磷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介孔镍粉与磷配体具有较高的配位活性,且使得镍‑磷催化剂体系中镍与磷配体的质量比较高。本发明的镍‑磷催化剂体系在用于制备己二腈时催化活性较高,产品己二腈的选择性较高。

[23] 成果名称: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尹红; 刘亚庆; 查增仕; 封智超; 张庭兰; 黄国东

权利人: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2011622863.4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多孔聚合物,其孔隙容积为0.32.5cm3/g;所述多孔聚合物包括具有第一孔径的孔以及具有第二孔径的孔,所述具有第一孔径的孔与具有第二孔径的孔的孔隙容积的比例为110:1,优选28:1,所述多孔聚合物由至少一种磷配体自聚或共聚而得到,且所述多孔聚合物的磷含量为15mmol/g。由本发明的多孔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聚合物‑镍催化剂,耐水性显著增加,可以减少磷配体消耗,省去原料除水、反应体系控水的步骤,大大节省了工艺设备投资。并且在用于丁二烯制备己二腈时,具有高催化活性、高反应选择性以及高线性度,且易于回收并循环套用。

[24] 成果名称: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尹红; 刘亚庆; 查增仕; 封智超; 张庭兰; 黄国东

权利人: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US17795838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多孔聚合物,其孔隙容积为0.32.5cm3/g;所述多孔聚合物包括具有第一孔径的孔以及具有第二孔径的孔,所述具有第一孔径的孔与具有第二孔径的孔的孔隙容积的比例为110:1,优选28:1,所述多孔聚合物由至少一种磷配体自聚或共聚而得到,且所述多孔聚合物的磷含量为15mmol/g。由本发明的多孔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聚合物‑镍催化剂,耐水性显著增加,可以减少磷配体消耗,省去原料除水、反应体系控水的步骤,大大节省了工艺设备投资。并且在用于丁二烯制备己二腈时,具有高催化活性、高反应选择性以及高线性度,且易于回收并循环套用。

[25] 成果名称: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吴文彬; 尹红; 刘亚庆; 查增仕; 封智超; 张庭兰; 黄国东

权利人: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EP21913231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多孔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以及己二腈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多孔聚合物,其孔隙容积为0.32.5cm3/g;所述多孔聚合物包括具有第一孔径的孔以及具有第二孔径的孔,所述具有第一孔径的孔与具有第二孔径的孔的孔隙容积的比例为110:1,优选28:1,所述多孔聚合物由至少一种磷配体自聚或共聚而得到,且所述多孔聚合物的磷含量为15mmol/g。由本发明的多孔聚合物制成的多孔聚合物‑镍催化剂,耐水性显著增加,可以减少磷配体消耗,省去原料除水、反应体系控水的步骤,大大节省了工艺设备投资。并且在用于丁二烯制备己二腈时,具有高催化活性、高反应选择性以及高线性度,且易于回收并循环套用。

[26] 成果名称:一种多齿亚磷酸酯配体在催化合成己二腈中的应用

完成人:吴文彬; 陈志荣; 尹红; 查增仕; 王科炎; 马莉; 黄国东; 周贵阳;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尼龙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2111203682.2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齿亚磷酸酯配体在催化合成己二腈中的应用。配体由以下通式(I)表示。催化合成己二腈的方法包括一次氢氰化、异构化以及二次氢氰化反应,其中采用的催化剂各自包括由镍前体和多齿亚磷酸酯配体组成的亚磷酸酯配体‑镍络合物。配体分子具有更高的电子云密度,且单位质量配体分子中可以参与配位的磷含量更高,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同时,通过对配体骨架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可以调节亚磷酸酯配体‑镍络合物的立体空间构型,再结合对配体分子结构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空间位阻效应的灵活调控,可以改变金属中心周围的化学环境和立体空间效应,提高线性产物己二腈的选择性。

[27] 成果名称:一种多齿亚磷酸酯配体在催化合成己二腈中的应用

完成人:吴文彬; 陈志荣; 尹红; 查增仕; 王科炎; 马莉; 黄国东; 周贵阳;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尼龙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US17800452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齿亚磷酸酯配体在催化合成己二腈中的应用。配体由以下通式(I)表示。催化合成己二腈的方法包括一次氢氰化、异构化以及二次氢氰化反应,其中采用的催化剂各自包括由镍前体和多齿亚磷酸酯配体组成的亚磷酸酯配体‑镍络合物。配体分子具有更高的电子云密度,且单位质量配体分子中可以参与配位的磷含量更高,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同时,通过对配体骨架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可以调节亚磷酸酯配体‑镍络合物的立体空间构型,再结合对配体分子结构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空间位阻效应的灵活调控,可以改变金属中心周围的化学环境和立体空间效应,提高线性产物己二腈的选择性。

[28] 成果名称:一种多齿亚磷酸酯配体在催化合成己二腈中的应用

完成人:吴文彬; 陈志荣; 尹红; 查增仕; 王科炎; 马莉; 黄国东; 周贵阳; 徐勇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新和成尼龙材料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EP22750655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齿亚磷酸酯配体在催化合成己二腈中的应用。配体由以下通式(I)表示。催化合成己二腈的方法包括一次氢氰化、异构化以及二次氢氰化反应,其中采用的催化剂各自包括由镍前体和多齿亚磷酸酯配体组成的亚磷酸酯配体‑镍络合物。配体分子具有更高的电子云密度,且单位质量配体分子中可以参与配位的磷含量更高,从而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同时,通过对配体骨架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可以调节亚磷酸酯配体‑镍络合物的立体空间构型,再结合对配体分子结构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与空间位阻效应的灵活调控,可以改变金属中心周围的化学环境和立体空间效应,提高线性产物己二腈的选择性。

[29] 成果名称: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张一丞; 毛建拥; 胡柏剡; 李观兵; 李浩然; 王钰; 杨应阔; 刘清; 唐吉瑜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711408135.1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加氢还原在装有负载型碱性钴类催化剂的多段式鼓泡塔反应器中连续进行,异佛尔酮腈亚胺与氢气在每段反应器中依次逆流接触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即得异佛尔酮二胺。该制备方法解决了返混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以及产品顺反比。

[30] 成果名称: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张一丞; 毛建拥; 胡柏剡; 李观兵; 李浩然; 王钰; 杨应阔; 刘清; 唐吉瑜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US16954774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加氢还原在装有负载型碱性钴类催化剂的多段式鼓泡塔反应器中连续进行,异佛尔酮腈亚胺与氢气在每段反应器中依次逆流接触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即得异佛尔酮二胺。该制备方法解决了返混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以及产品顺反比。

[31] 成果名称: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张一丞; 毛建拥; 胡柏剡; 李观兵; 李浩然; 王钰; 杨应阔; 刘清; 唐吉瑜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20547276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加氢还原在装有负载型碱性钴类催化剂的多段式鼓泡塔反应器中连续进行,异佛尔酮腈亚胺与氢气在每段反应器中依次逆流接触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即得异佛尔酮二胺。该制备方法解决了返混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以及产品顺反比。

[32] 成果名称: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张一丞; 毛建拥; 胡柏剡; 李观兵; 李浩然; 王钰; 杨应阔; 刘清; 唐吉瑜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EP18890918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加氢还原在装有负载型碱性钴类催化剂的多段式鼓泡塔反应器中连续进行,异佛尔酮腈亚胺与氢气在每段反应器中依次逆流接触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即得异佛尔酮二胺。该制备方法解决了返混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以及产品顺反比。

[33] 成果名称:一种连续制备异佛尔酮腈的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张一丞; 毛建拥; 胡柏剡; 李浩然

权利人: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新和成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610182680.2

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异佛尔酮腈亚胺加氢还原制备异佛尔酮二胺的方法,加氢还原在装有负载型碱性钴类催化剂的多段式鼓泡塔反应器中连续进行,异佛尔酮腈亚胺与氢气在每段反应器中依次逆流接触进行加氢还原反应,即得异佛尔酮二胺。该制备方法解决了返混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以及产品顺反比。

[34] 成果名称: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邓杭军; 周贵阳; 常飞; 朱丹琪; 吴笑笑; 洪文刚; 胡永; 邱贵生; 周俊瑶; 李其川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811601770.6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是以二元胺、二元酸、一元酸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特定封端剂经聚合反应得到。按本发明制备的半芳香聚酰胺热稳定性良好,黄度指数小于2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90℃以上,熔点在300℃以上,可应用于汽车燃油管路等零部件、LED板等电子电气行业。

[35] 成果名称: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邓杭军; 周贵阳; 常飞; 朱丹琪; 吴笑笑; 洪文刚; 胡永; 邱贵生; 周俊瑶; 李其川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21536345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是以二元胺、二元酸、一元酸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特定封端剂经聚合反应得到。按本发明制备的半芳香聚酰胺热稳定性良好,黄度指数小于2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90℃以上,熔点在300℃以上,可应用于汽车燃油管路等零部件、LED板等电子电气行业。

[36] 成果名称:半芳香族聚酰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邓杭军; 周贵阳; 常飞; 朱丹琪; 吴笑笑; 洪文刚; 胡永; 邱贵生; 周俊瑶; 李其川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申请

成果号:US17416587

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是以二元胺、二元酸、一元酸为主要原料,同时加入特定封端剂经聚合反应得到。按本发明制备的半芳香聚酰胺热稳定性良好,黄度指数小于2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90℃以上,熔点在300℃以上,可应用于汽车燃油管路等零部件、LED板等电子电气行业。

[37] 成果名称: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张琴; 吴笑笑; 洪文刚; 宋恩峰; 邓杭军; 周贵阳; 王昌泽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ZL201611239093.9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将二元胺与二元酸按照胺酸摩尔比小于1.0的初始投料,与水、及催化剂形成浆料,浆料经升温、溶解形成盐溶液;步骤2,检测所述盐溶液的组成之后,将所述盐溶液脱水,检测脱水装置中出来的蒸汽冷凝水中的二元胺的含量,用熔融二元胺和分子量调节剂一元酸调整胺酸摩尔比至大于1.0,进行预聚反应;步骤3,预聚反应液经减压闪蒸后进行后缩聚反应。本发明的半芳香族聚酰胺产品凝胶含量低,性能优异,适用领域广泛。

[38] 成果名称: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张琴; 吴笑笑; 洪文刚; 宋恩峰; 邓杭军; 周贵阳; 王昌泽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EP17854184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将二元胺与二元酸按照胺酸摩尔比小于1.0的初始投料,与水、及催化剂形成浆料,浆料经升温、溶解形成盐溶液;步骤2,检测所述盐溶液的组成之后,将所述盐溶液脱水,检测脱水装置中出来的蒸汽冷凝水中的二元胺的含量,用熔融二元胺和分子量调节剂一元酸调整胺酸摩尔比至大于1.0,进行预聚反应;步骤3,预聚反应液经减压闪蒸后进行后缩聚反应。本发明的半芳香族聚酰胺产品凝胶含量低,性能优异,适用领域广泛。

[39] 成果名称: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张琴; 吴笑笑; 洪文刚; 宋恩峰; 邓杭军; 周贵阳; 王昌泽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JP2018521282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将二元胺与二元酸按照胺酸摩尔比小于1.0的初始投料,与水、及催化剂形成浆料,浆料经升温、溶解形成盐溶液;步骤2,检测所述盐溶液的组成之后,将所述盐溶液脱水,检测脱水装置中出来的蒸汽冷凝水中的二元胺的含量,用熔融二元胺和分子量调节剂一元酸调整胺酸摩尔比至大于1.0,进行预聚反应;步骤3,预聚反应液经减压闪蒸后进行后缩聚反应。本发明的半芳香族聚酰胺产品凝胶含量低,性能优异,适用领域广泛。

[40] 成果名称: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

完成人:陈志荣; 尹红; 张琴; 吴笑笑; 洪文刚; 宋恩峰; 邓杭军; 周贵阳; 王昌泽

权利人: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成果号:US15779414

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及半芳香族聚酰胺。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将二元胺与二元酸按照胺酸摩尔比小于1.0的初始投料,与水、及催化剂形成浆料,浆料经升温、溶解形成盐溶液;步骤2,检测所述盐溶液的组成之后,将所述盐溶液脱水,检测脱水装置中出来的蒸汽冷凝水中的二元胺的含量,用熔融二元胺和分子量调节剂一元酸调整胺酸摩尔比至大于1.0,进行预聚反应;步骤3,预聚反应液经减压闪蒸后进行后缩聚反应。本发明的半芳香族聚酰胺产品凝胶含量低,性能优异,适用领域广泛。

 

 

转化方式:转让

定价方式:协议定价

转化价格:600万元(为浙江大学对应50%份额价格)

关联情况:非关联

 

公示期自2024614日至2024628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提交异议书及有关证据。

电话:0571-88982817,邮箱:ott@zju.edu.cn

 

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202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