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成果推介| 一种复方当归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时间:2025-01-03   |   浏览:10

1.成果名称

一种复方当归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2.所属领域

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呼吸系统治疗


3.行业痛点

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的哮喘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成人的患病率为1.5%,儿童的哮喘发病率目前已接近2%,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我国5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高达15%左右。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在全球已成为人类的第四大杀手(仅次于脑血管意外、肿瘤和心脏病)

这些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喘证”、“肺胀”等症,中医认为病因病机多因肺脏长期遭受多种外邪侵袭,宣肃功能失常,日久肺气受损,肺虚日久,子盗母气,肺脾两虚,病势深入,耗伤肾气,最终导致肺脾肾俱虚。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生活质量逐渐恶化、病死率逐渐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市场上销售的抗炎止咳平喘类药物主要在于缓解症状和()并发症,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几千年的应用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中加以深度挖掘,开发出治疗药物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可行。研究表明:用自拟中药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麻黄、杏仁、海蛤粉、石韦、五味子、徐长卿、黄芩、鱼腥草、蝉蜕、怀牛膝、甘草),临床辨证施治,对100 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统计,总体疗效为98%,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IgE 自身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刘银建. 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5)38-40)。刘勇等用自拟方:仙茅10g,百合15g,百部15g,生黄芪15g,北沙参15g,麻黄5g,杏仁10g,桂枝10g,炒赤白芍()10g,白芥子10g,紫苏子10g,化橘红10g,枇杷叶15g,鱼腥草15g,制僵蚕15g,生军2g,六一散15g。哮喘发作期每日服1 剂,每剂煎2次,于早、晚各服1 次,连服15 剂为1 个疗程。治疗60 例患者疗效良好:临床治愈37 例,好转20 例,未愈3 例,总有效率为95(刘勇,薛秀英.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83)。用中药复方治疗COPD 的研究也有报道,吴其标等证明: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中药颗粒剂(人参、黄芪、山8药、防风、麦冬、苇茎、丹参、桃仁、全瓜蒌、浙贝母等) 能降低血清中TNF-α 水平,增加IL-2 表达,诱导NK 细胞增殖、分化,并刺激NK 细胞产生IFN-γ,增强NK 免疫监视和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参见:吴其标,李素云,马利军.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对COPD 稳定期免疫功能的影响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2)10)。侯林江等报道:玉屏风散能提高COPD 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通过改善红细胞膜上C36 受体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直接增强红细胞的黏附和清除功能,进而影响T 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侯林江,张玉国,辛洪涛,等. 加味玉屏风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红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2000.10(12) 727)。李素云等研究表明:通塞颗粒(葶苈子、地龙、赤芍、川贝母、生晒参、麦冬、炙麻黄、制大黄、石菖蒲等) 可以下调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GM-CSFIL-1BIL-8IL-6 水平,升高血清IL-2 水平,通过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李素云,程先宽,李建生,等. 通塞颗粒对老年COPD 急性加重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8)624)

但目前用中药治疗此类呼吸系统疾病停留在中药汤剂的应用上,且由于多为十味药材以上的大复方,制成中成药难度较高,质量难以控制,服用剂量太大,给病人的服用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该类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还不够理想,缺乏服用方便、有效的制剂。


4.解决方案

专利:一种复方当归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ZL200810061131.5

专利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方当归制剂,其原料药材的用量配比按重量计为当归10-30g,贝母5-15g,苦参2-8g。制剂包括口服液、喷雾剂、气雾剂、滴丸、胶囊或片剂。本发明与现有中药相比,具有显著的平喘止咳化痰作用,动物实验也显示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炎止咳作用,对豚鼠有较好的平喘作用。而且该方仅含三味中药,组方精、制剂工艺先进,可以制成滴丸、气雾剂、喷雾剂、胶囊、片剂等多种剂型,服用方便。下面结合实施例及临床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在制备治疗具有抗炎、止咳、平喘作用的药物中应用。也可在制备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当归

贝母

苦参


技术优势:本发明与现有中药相比,具有显著的平喘止咳化痰作用,动物实验也显示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炎止咳作用,对豚鼠有较好的平喘作用。而且该方仅含三味中药,组方精、制剂工艺先进,可以制成滴丸、气雾剂、喷雾剂、胶囊、片剂等多种剂型,服用方便。下面结合实施例及临床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表 复方当归口服液对小鼠咳嗽的抑制作用


5.知识产权情况

本成果已申请并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6.合作方式

专利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具体详谈。


7.科研团队

周长新,男,副教授,19656月出生,1984年-1988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学习,1991年-1994年在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化研究室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7年-2000年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000年-2002年在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至今在浙江大学药学院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及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

重点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结核、呼吸系统疾病,从古方及传统中药中发现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部位(群)、有效成分,并研制成单体、单方及复方制剂,目前对20余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先后分离鉴定了400多个化学成分,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项目在内等纵横向项目10余项。参与获得中药一类新药临床批件一份。此外,参与中药大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内容涉及保健品、日化产品等多个领域。


8.联系方式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

成果转化项目服务中心 吴老师:0571-88982822

技术转移中心       叶老师:0571-88208236


注:所有成果技术资料来自研究团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咨询授权请联系:0571-88982822(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