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承办的浙大二院科研成果专场对接会在滨江院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智汇紫金 共绘医疗科技新篇章”为主题,来自浙大二院30余位医护及科研专家参会交流,本次论坛同时吸引了浙大二院30余项优质科研成果参加展示,涵盖心血管内科、肝胆胰外科、骨科、眼科、核医学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消化内科、耳鼻喉科、胃肠外科等众多学科领域。近40余家医疗领域相关企业及20余家投资机构和银行机构的共计14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医工结合相关方向的关键前沿技术,共同交流讨论本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趋势。
【开篇寄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副院长主持并致开幕词,她指出浙大二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战略的号召和浙江大学的要求,致力于探索完善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希望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科研人员、投资者、企业家们通力合作,让更多的“钱变纸”转为“纸变钱”,让更多的产品从“书架”走向“货架”,让优质医疗创新成果走出科研,迈进工厂,回归临床,惠及人民。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副院长傅强对学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各位专家给予的支持和指导致以衷心感谢,并对企业家代表莅临现场交流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浙江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加快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他希望,能够以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联动各方协同发展,不断提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有组织成果转化工作水平。
【成果展示】
心脏瓣膜病是近年来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心血管疾病,7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3%,一旦出现症状,预后极差。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心血管诊治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王建安教授带领团队历经10年余,围绕心脏瓣膜病的诊治,从器械研发(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修复器械)、技术创新(杭州方案)、临床研究、大样本临床调查、机制探索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建立了全链条式解决方案。
我国是肝癌第一大国,年新发病例数近37万,总体生存率仅为12.1%,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王伟林教授团队基于30余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肝癌精准早诊、精准手术、综合治疗和康复预警等方面形成了系列原创性突破。系列成果辐射国内数十家大型综合医院,显著提高了我省、乃至我国肝癌精准诊治水平。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改良眼部功能性生物材料是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我国眼科学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姚克教授团队集体攻关,研发涵盖人工晶状体、角膜生物材料(人工角膜、角膜抗感染及修复纳米材料)、角膜接触镜、眶内植入材料(眼眶修复材料、人工义眼)、青光眼引流材料、眼内植入材料(人工玻璃体、眼内缓释材料)等系列眼科生物材料。
核医学分子影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技术,在推动重大疾病精准诊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张宏教授团队首创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快速在线质控系统,支撑临床疾病特异性靶向诊断,保障临床诊断工作质量安全。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团队建立了脑疾病分子影像可视化特色优势,领衔制定4部国际共识与实践指南,特别在基于PET分子影像的儿童癫痫诊断方面,达到国际最好致痫灶检出率,显著提升了我国医学影像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水平。
叶招明教授团队深耕骨感染领域十余年:1)针对早期骨感染问题,选择传统消毒剂聚维酮碘作为主要活性抗菌组分,并进一步结合“阳极氧化+电泳载药”技术破解骨植入器械表面载药率低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国内首款碘涂层抗菌骨植入器械产品;2)推动适用于远期感染的新型银涂层抗菌骨植入器械产品,首创“精准砂蚀+辉光净化+双重银色铠装”组合工艺破解钛基材表面银涂层结合强度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利用“多重物理屏蔽”技术实现选择性局部镀银巧妙规避涂层使用过程的不可抗剥落问题。目前团队正在全力推进以上成果的临床转化进程。该项工作有望推动国家抗菌骨植入器械领域的发展,助力实现2030中国骨健康梦想。
脊髓脊柱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手术的微创化对精准定位需求强烈,传统定位手段辐射问题不容小觑。朱永坚教授团队致力于开发一种面向脊柱脊髓微创手术的无辐射在线导航机器人,由机器人超声扫查成像模块、多模医学影像处理模块和手术交互在线监测模块三大功能模组构成,实现了精准高可靠、状态可监测和安全无辐射的导航定位系统。该导航产品技术特色鲜明,该系统的机器人自适应超声扫查处于国际领先、集成多模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形成的术中在线交互监测是国际首创的。在实际应用上也有着明确优势,可适应于绝大多数脊柱手术。
【交流讨论】
成果展示和交流对接环节,企业及投资机构十分踊跃。本次活动共收到合作需求20余项,浙大二院及浙大工研院的技术经纪人团队积极帮助企业家及投资人进行现场对接。众多合作需求都已形成专项对接小组,后续将由双方技术经纪人持续跟进落地。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