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名称及简介
(1)成果名称:高耐热高透明共聚酯合成技术
(2)成果关键词:
高性能聚合物、高耐热聚酯、高透明聚酯、无双酚A安全聚合物
(3)成果简介:
PCcBT是一种基于大位阻单体CBDO的高耐热性和高透明性共聚酯。相比双酚A聚碳酸酯(PC),PCcBT不释放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是一种本质安全的高耐热高透明新材料,同时具有坚固耐摔、无异味等优点。PCcBT首先被美国伊斯曼公司开发成功并推向市场,商品名为TritanM,合成技术也长期被其垄断。我们发现了PCcBT合成的高效催化剂,开发了PCcBT合成技术,解决了高耐热PCcBT分子量难以提高、低耐热PCcBT透明性差的难题,使产品耐热性可在更宽的范围内调节,同时保持优异的透明性,其透光率、亮度和拉伸强度均优于TritanM。
2.知识产权情况
(1)知识产权类型:
☑专利 □软著 ☑技术秘密 □植物新品种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其他:
(2)具体清单:
专利1:一种高透明浅色泽的PCT基无规共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202211187884.7, 2022.09.28,2023.01.17,吴林波 陈妍如 李伯耿,浙江大学
专利2:一种高透明高耐热的共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202110578053.1,2021.05.26,2022.07.26,吴林波 陈妍如 李伯耿,浙江大学
3.技术领域/行业分类
技术领域: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
行业分类:J化工产品/35 高分子聚合物
4.创新链/产业链上下游的校内外其他科研团队
(1)上游:美国伊斯曼公司;宁波材料所朱锦团队;苏州亚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
5.技术/行业痛点
PCcBT是替代PC的理想材料,但其关键原料CBDO、合成技术和产品长期被美国伊斯曼公司所垄断。近年来随着国内CBDO单体开发的成功,PCcBT的合成开始受到关注。但在高CBDO含量下如何提高分子量、在低CBDO含量下如何提高透明性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如何改善其聚合和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也是PCcBT面临的技术痛点。
6.解决方案与技术优势
我们发现了适用于CBDO共缩聚的高效催化剂,可在高CBDO含量下合成出高分子量PCcBT,使其Tg从TritanM的110-120oC提高到144oC,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性;通过聚合工艺的创新,在低CBDO含量下避免PCcBT共聚酯结晶,成功合成出Tg低至100oC的高透明PCcBT,使PCcBT在更宽的组成和耐热范围内保持高透明,明显拓宽其应用领域。此外,通过对共聚酯结构的设计和共聚单体的优选,进一步改善了高耐热高透明共聚酯的热稳定性、透明性和耐热性。

7.技术成熟度
□构思 □研发 □样品 ☑小试 □中试 □产业化、推广 其他:
8.应用前景
(1)适用领域:奶瓶等母婴产品、食品容器和餐具、小家电透明部件、化妆品瓶等医疗和个人护理产品、耐用消费品、电子烟等。
(2)目标客户:适用领域的品牌商、制造商
(3)消费群体:适用领域的工业用户;品牌零售商;终端消费者。
(4)商业计划及市场前景:作为一种新型聚酯材料,PCcBT因其高耐热性、高透明性、安全性、耐用性、无异味等性能优势,在多个领域广泛替代传统PC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例如,在母婴产品、食品容器、小家电等领域的应用增长显著,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在电子烟等新兴领域,其无异味、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可解决烟油仓易开裂、串味等行业痛点,可满足消费者对纯正体验和安全性的双重需求。
9.合作转化方式
□普通许可 ☑排他许可 ☑独占许可 ☑转让 □作价入股
☑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 ☑其他: 面议
10.意向合作方
☑国有企业 ☑上市公司 ☑行业龙头企业 ☑其他:
11.意向合作金额
□10万—50万 □50万—100万 ☑100万—500万
☑500万—1000万 ☑1000万以上 □其他金额:
12.科研团队
(1)项目负责人:姓名 吴林波 ,职务职级 教授
(2)主要成员:姓名 胡激江 ,职务职级 高级工程师 ……
(3)科研团队的简介
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吴林波教授团队依托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针对聚合物产业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性能不足等重大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企业委托项目的资助下,长期致力于绿色/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产品工程和过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重点开展生物基、可生物降解、高性能、功能化聚酯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聚羟基酸、脂肪-芳香共聚酯、呋喃二甲酸聚酯、高耐热高透明聚酯、磺化聚酯等,其中,研发的可生物降解脂肪-芳香PBST共聚酯一代合成技术已实现万吨级工业化生产。发表学术论文130篇,他引4700多次,H因子36,获50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9、2014年先后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二层次培养人员。
(4)本成果转化的联系老师:姓名:吴林波 ,邮箱: wulinbo@zju.edu.cn,手机/微信: 1385710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