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成果推介 |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时间:2025-11-11   |   浏览:13

1.成果名称及简介

1)成果名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2)成果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框架柱,套筒灌浆链接,虚拟预拼装,算法

3)成果简介

装配式建筑施工以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和现场拼装为主。由于预制构件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尺寸误差,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拼装的问题,导致构件返工和工期延长,难以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柱开展了虚拟预拼装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可在实际装配前通过构件的三维模型进行虚拟预拼装,提前排查拼装问题。通过模型试验已验证了单个构件基于三维模型对构件进行虚拟预拼装的可行性,并开发了构件群的整体虚拟预拼装的算法。基于虚拟预拼装算法,建立了装配式建筑虚拟预拼装系统,申请了软件著作权。可以实现对建筑整体的拼装控制,加快装配式构件在施工现场的拼装速度,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2.知识产权情况

1)知识产权类型:

专利  软著  技术秘密  植物新品种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其他:         

2)具体清单:

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的混凝土构件自动化检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2110678931.7,授权日:2023-10-31,权利人: 浙江大学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虚拟预拼装分析平台(软件著作权),V1.0,登记号2025SR0889158,证书号15545356,申请日2025.04.11,登记日2025.05.28,著作权人:浙江大学

3.技术领域/行业分类

土木建筑工程

4.技术/行业痛点

由于预制构件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尺寸误差,导致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拼装、构件返工和工期延长等问题,难以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5.技术成熟度

构思 研发  样品  小试   中试  产业化、推广  其他: 完成了试验验证并开发了虚拟预拼装算法,申请了软件著作权         

6.应用前景

1)适用领域:土木建筑工程

2)目标客户:开发商,设计院,职工总承包企业

3)消费群体:业主

4)商业计划及市场前景: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为客户和业主带来经济效益

7.合作转化方式

普通许可    排他许可    独占许可   转让      作价入股    

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   其他:  具体详谈     

8.意向合作方

国有企业  上市公司  行业龙头企业  其他:  具体详谈     

9.意向合作金额

□10—50万     □50—100万  □100—500

□500—1000万   □1000万以上   其他金额:          面议     

10.科研团队

1)项目负责人:姓名   赵唯坚    ,职务职级   教授     

2)主要成员:姓名   张师瑞   ,职务职级   浙江大学博士生    ……

3本成果转化的联系老师:姓名: 赵唯坚  ,邮箱 zhaoweijian@zju.edu.cn ,手机/微信: 15158001015